News
根據俄羅斯塔斯社(TASS),雙方會談進行約3個小時;目前仍不清楚普京是否成功說服魏科夫——近而說服川普——讓美方相信他真的有意願結束對烏克蘭的戰爭。根據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(CNN) ,川普在會前表示,會等魏科夫結束會談後再決定是否實施新一波的制裁 ...
七二六之後還有八二三,大罷免「後遺症」絲毫未曾緩解,綠營罷團側翼自爆頻傳,台灣民主開放迄今大小選舉不斷,各黨有輸有贏,「挫敗創傷症候群」嚴重至此者,實不多見。但在各種非理性行為中,還是冒出一、二正常人言,如何為「憲法訴訟法」修正案之「大法官裁判違憲門 ...
美國總統川普於美東時間7月31日簽署行政命令,表列公告數十個國家的對等關稅,台灣未能及時與美方達成協議,遭課徵20%關稅,高於主要貿易對手國日本、韓國的15%,也高於泰國、印尼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的19%。總統賴清德表示,20%只是「暫時性 ...
2025年7月台灣社會經歷了一場備受矚目的大罷免行動,然而最終以失敗告終,這場罷免不僅是對民進黨執政表現的一次嚴峻考驗,更是對其內部治理與政治責任感的一次深刻揭露。儘管民進黨內部出現檢討聲浪,但從黨主席賴清德到立院黨團召集人柯建銘,多數高層並未展現出 ...
總統是官,還是民代?這個問題,賴清德總統心理到底會怎麼想?在726大罷免投票日前,這是社會大眾想搞清楚的答案。726大罷免大失敗之後,則是賴總統要有覺悟的事。台灣的總統到底是官還是民,大家心理總直覺地認為「很清楚」,是官,不是民。問題是,正如美國故國 ...
普再度入主白宮,掀起新一波全球經貿秩序的震盪。憑藉行政授權,他再次祭出對等關稅與《貿易擴張法》第232條款,將關稅從經濟工具升級為地緣政治槓桿,透過低成本制裁換取高價值戰略讓步。從國際談判理論觀之,關稅實為一種具高度策略性的「非軍事制裁」手段,其靈活 ...
立法院三讀通過〈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〉,匡列新台幣5,450億元,並明定每人普發現金1萬元,對此,總統依例公布該項法案,雖然,行政院堅持有再行思考的必要,也會在適當時機提出釋憲,但是,該項雨露均霑且全民受惠的福利津貼措施,背 ...
總統賴清德諸事不順,從「團結十講」講不完開始、到南部勘災惹民怨、力挺大罷免卻遭完封,但這些打擊可能還比不上前美國國務院顧問惠頓一篇文章—《台灣如何失去川普》,這是無聲海嘯,因為民進黨這幾年來已將對美關係神化成台灣穩定的基石,對於只能「相信美國」的民進 ...
2025年7月26日,由民進黨主導及與公民團體合作推動的大罷免案,幾乎全面潰敗,最終25比0完全被封殺。這場選舉結果,支持民進黨同意罷免約四成、反對罷免約六成,呈現2024年藍白及綠選民支持比例結構。由於藍白及綠皆進行極度政治動員,助長後大罷免臺灣社 ...
二○二二年初,北京發表航天計畫「觀點報告」,一開始就引用習近平的話說,「探索浩瀚宇宙,發展航天事業,建設航天強國,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。」整篇文件談的都是太空產業如何有助於中國成長,有助於「外太空探索與利用的全球共識與共同努力,有助於人類進步」。文 ...
夜色為幕,河岸為座。隨著第一發「百鳥雷鳴」煙火劃破天際,台北的夏夜被瞬間點燃。週三晚間,超過6.8萬道目光聚焦大稻埕,共同見證了「2025大稻埕夏日節」的絢麗揭幕,為這座城市的盛夏,譜下了一段華麗的序曲。2025大稻埕夏日節登場,現場吸引逾6.8萬人 ...
當歷史回望21世紀初葉的世界秩序變遷,美國將不可避免地被置於舞台正中央,作為一個主動瓦解自身霸權結構的主體。川普政府自2017年上台以來,其「美國優先」外交政策撕裂的不只是跨大西洋聯盟與全球自由貿易體系,更深層地摧毀了美國作為全球秩序穩定器的信任資本。而正是在這場看似孤立主義的退卻行動中,中國悄然收穫了一場地緣政治的結構性勝利——它不需與美國正面對撞便迎來了 ...
Results that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are currently showing.
Hide inaccessible results